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钢琴机械网 >> 油画瓷片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时期西部大开发模块

发布时间:2022-07-25 14:50:59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时期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并实施至今已经过了五年时间。五年来,西部大开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最为重要的是令世人瞩目的五大标志性工程的建设: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生态建设工程,青藏铁路建设,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此外,西部大开发五年间,还在12个省市区,建设了数千公里的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县乡柏油路,修建和改造了大量农村电网,实施了普及农村电视、电话工程,解决和改善了农民饮水工程,加大了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力度,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五年的西部大开发,远远超过了过去两次(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开发西部的成就。五年间,12个省市区经济发展速度都超过了自己的历史最好水平,并且连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为此,人们以为,这样大规模的西部大开发,这样的发展速度,至少会停止东西部之间差距的扩大;但认真盘点之后,人们发现,差距扩大不但没有停止,而且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西部发展加快的同时,东部发展更快,这是东西部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根本原因。具体来说:其一、东部已形成强大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扩张的能力,同时又面临新一轮国际资本和高科技产业向中国东部转移的重大机遇;而西部的经济增长还处在依靠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的阶段,制造业和服务业远远没有发展起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很弱。其二、国家对东部的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仍然高于西部。其三,西部大开发成为加快东部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2000年到2002年3年间,国家投入西部的国债资金为1600亿元,但这些投资并非全部用在西部,约有50%左右是在东部、中部采购设备、材料等实现的,从而成为推动东、中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已经实施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也为东部、中部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廉价的电力和资源。在此情况下,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来调整国家的西部开发政策,特别是西部大开发要实行以西部老百姓富裕为本的政策。

一、能源资源开发与能源加工制造并举,使西部老百姓享受到资源加工附加值的收益

国家把西部定位为国家能源、矿产资源的主要接替区是正确的。但仅仅这一点是不够的,必须在开发和输出能源、资源的同时,留一部分在西部进行深度加工,把加工附加值留到西部。西部重要的资源是天然气、石油、煤炭、水、水电、有色和稀有矿物。我国与哈萨克斯坦输油管道建成后,从2005年起每年将有1000万吨-5000万吨石油输入新疆,天然气将与西气东输管道连通,输往全国。国家应帮助西部建设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等工业,把高耗能、高耗水工业建在西部。西部电价、水价、气价等都比东部、中部低,只要生产成本加运输成本低于沿海,西部发展这些产业就大有希望。

二、重大建设项目建设要与当地老百姓的富裕相结合,做到工程建成之日,就是当地老百姓步入富裕之时

西部大开发需要上许多重大项目,如水电站建设项目、油气田开发项目、煤炭和矿产开发项目等。这些项目建设,每一项投资都很大。这些项目要占用农民大量土地,动迁许多农民。特别是水电站建设,所淹没的河谷地都是当地最好的农田,都是当地工业聚集的地方,有些还是县城和乡镇所在地。按照现行政策,当地老百姓只能得到一次性补偿,而且水平很低。这是违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须在西部大开发中通过体制和制度创新加以变革。1,要树立重大项目建设与当地老百姓富裕相结合的观念,明确树立重大项目建成之日、就是当地老百姓开始富裕之时的目标,让当地老百姓富裕起来也是项目业主的社会责任;2,对建设重大项目给农民造成的损失必须给以合理的补偿,使农民生计比建设前有所改善;3,实行土地入股政策,让失地农民在电站等重大项目中占有股份,发电后按股分红,长期享受土地增值收益;4,电站等项目建成后,要以上网价留一部分给当地老百姓,以支持当地发展工业,解决老百姓的烧柴等生活用电问题;5,组建电站与当地政府、农民组织参与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与当地老百姓共存共荣。这些政策应通过国家法规的形式加以规定,有些问题通过当地政府或农民组织与业主谈判协商解决。有些人肯定会提出,这样做将提高建设项目的成本。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上述这些付给老百姓的支出,本来就是成本的一部分。它不是后来加上去的,而是应该给而没有给的。

三、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草还林政策要与当地老百姓富裕相结合,使生态建设成为老百姓维持生计和逐步富裕的源泉

在西部进行国家扶持的生态环境建设,是中央作出的惠及全国和子孙万代的最英明的战略决策之一。实行几年,成效显著,必须长期坚持下去。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今年因国家粮食安全原因,西部退耕还林还草面积大幅度减少,这可能给农民一个信号:国家补助粮食的政策可能要变。退耕还林还草粮食补助政策有的已经到期,一部分即将到期。从目前的情况看,已造林和种草的多数农民还不可能依靠林草收入维持生计,除个别大户以外,都无法依靠林草收入致富。这个问题如得不到解决,已取得的成效将有失去的危险。当前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有:1,明确树立生态环境建设与当地老百姓富裕相结合的观念,使老百姓成为生态环境的建设者和捍卫者,不要把他们逼上生态环境破坏者的斜路;2,科学评估现行政策,特别是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政策,建立特别的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储备粮制度和基金制度,保证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不受粮食安全的影响;3,对目前的退耕还林还草的权属关系和组织形式进行研究总结,推广有效形式,鼓励制度创新,改变一家一户模式,扶持规模林草经济;4,在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不适于农牧、甚至不适于生存的江河源流地区,取消考核GDP的政策,实行考核绿色GDP的政策。明确规定这类地区的主要任务是生产生态产品,用生态环境建设成绩来考核政府工作人员。绿色GDP是一个科学的核算体系,目前还是一个世界难题,我国刚开始研究。但我感觉,目前的研究有些脱离中国实际,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我们应当从上述地区开始,用若干可计量的实物形态指标,如植树造林、水土保持、沙化治理等作为考核依据,然后逐步细化和扩大。政府购买生态产品的资金可由环保基金、民族地区补助资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流域生态补偿资金等解决。西部一些地区是我国江河源头,地域辽阔,人烟稀少,除少数地区宜牧外,均不适宜农耕,更不适宜举办工业。在这些地区只要不去考核GDP而是鼓励发展生态产品,并由国家出钱购买,生态环境建设一定能够搞好。

四、优先发展以基础教育和农村医疗卫生为主的社会公共事业

西部是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最低、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最落后的地区。无论是从全国全面、彻底、合格地实现“普九”出发,还是从提高西部劳动者素质和为西部开发培养人才出发,西部最基本的社会事业的发展都应放在优先地位。只有这样,才能赶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缩小与全国的差距,实现西部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此,1,要打破基础教育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联的观点。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与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是正确的,但把这个理论用于一个国家内的地区就是错误的。因为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全国人民应享受的权利,是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应尽的责任。义务教育是国家财政必须保证的预算科目,对全国城乡居民都是无差别免费教育。让农民出钱办义务教育不对,经济落后地区义务教育也该落后的观点更不对。现在中央政府已开始在教育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上对西部倾斜,是正确的举措。2,要对青年和中年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技能素质。西部农村仅受过小学教育的青年中年很多,还有一些文盲,要大力开展对这些人的职业培训。今后我国的教育体系,从九年义务教育后就应开始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普通高中到普通大学,一条腿是职业高中到职业大学。两类大学同时报名,不要像现在那样等高考考不上再往职业高中、职业大学转。3,积极发展劳务输出产业。在西部诸省,尤其是四川、重庆,外出打工的农民达数千万人。这些农民工既为输入地创造巨大财富,也为输出地提供了巨额的劳务收入贡献,至于农民工在交通、通讯、饮食、住房、培训、中介等方面的消费比这两方面的数字都要大得多。与此同时,专门为劳务输出服务的企业、事业也相继发展起来。可以看出,经过近10年的民工潮,劳务输出已形成一个重要的产业,促进这一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开展劳动者的职业培训。根据测算,中国的城市化要吸收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劳务输出产业将长期存在,而且将向国外扩展。更高层次的劳务培训和劳务品牌的创建,将使这一产业的发展更加引人注目。

五、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部分政策引入西部老工业基地

中央作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决策时,专门在东北之后加了一个“等”字。这个“等”字说明,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不仅东北有,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西部的重庆、成都、西安、兰州等都是老工业基地,是上世纪60-70年代建设起来的国家战略后方基地。西部老工业基地的主要特色是重型机械装备制造、大型火、水、核电设备制造、军用和民用飞机制造、军用和民用汽车制造、铁路机车和车辆制造、军用和民用电子设备制造、国防尖端武器研发制造、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盐化工和新材料制造、钢铁特别是钒钛等稀有金属制造等。这些产业有些东北有,有些东北没有,两边都有的,西部也独具特色。不仅不能忽视这些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而且也不能忽视西部后方战略基地的地位。现代战争虽然改变了后方区位的重要性,但对我们这样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来说,有没有战略后方基地对打赢现代战争仍然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建议国家也能在西部老工业基地中选择若干关系国计民生和国防安全的企业,实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把改造资金、先进技术、企业改制、税制改革集中用在这些企业身上。通过这些企业的改制、改造、改革,形成新的产业链和新的机制,带动其他企业的发展。

六、西部大开发要坚持重点推进,切忌“撒胡椒面”

我国西部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很大,人口分布极不平衡,总体生产力水平低、又存在非常大的差别,少数民族集聚、历史文化极不相同。在这样一个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极为复杂和落后的地区进行大面积、大规模的开发,必须实现重点推进的开发战略,支持那些发展基础强、开发条件好、人口集中度高的地区先发展起来,然后带动其他地区发展。为此,国家在西部大开发中提出了“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方针,确定了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长江上游经济带、南贵昆经济区三个重点开发地带。这个决策是正确的。但是,西部地区普遍贫困,而且开发主要是靠各省市区、各级政府推动的,各地都要发展自己,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有了正确的重点推进思路,确定了重点推进地带,但在实际执行中“撒胡椒面”的现象仍然严重存在。尤其在中央强调实行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之时,有些人片面理解,说不定“撒胡椒面”现象还会发展。这是一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的突出矛盾,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关键是点。点就是城市。在西部有三个特大城市,有10多个省会城市和工矿城市,还有一批小城市。总体上看,除个别地区外,这些城市虽有铁路、公路相连,但本身的经济实力较弱,相距较远,缺乏密切的经济联系,很难实现互动和协作。为此,西部开发的重点首先应当放在城市,重点发展一批区域中心城市,形成一个个新的经济增长极,依靠增长极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这些城市的辐射半径的不断扩大,交通线上的城市就会逐步串在一起,有些小城市和城镇也会在中心城市的周边发展起来。中心城市的发展要突出自己的特色,避免产业同构和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这样才能与周边城市形成城市间的产业互补和专业化协作。

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培育城市带和城市群。城市带和城市群是城市化的趋势,是生产要素集聚的重要载体。城市带和城市群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形成的。它必须具有城市发育较好,距离较近,交通便捷,产业互补性较强,有中心城市带动等条件。目前已形成的,有四川的成(都)德(阳)绵(阳)经济带和成都平原经济区,有川南城市群;正在发育中的有西安、咸阳、渭南、宝鸡等相连的城市带和关中平原经济区,有北海、钦州、防城北部湾沿岸城市带和南(宁)北(海)钦(州)防(城)城市群,有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市群。经过若干年的精心培育,这些城市带和城市群一定会成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极。

沈阳哪家医院可以治疗儿童发育迟缓

合肥精神病医院

泰安妇科医院地址

太原治疗儿童羊癫疯好的专科医院

北京治疗骨科前三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