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钢琴机械网 >> 麻花机

下一站千亿中国重汽的国际化之路1临沧

发布时间:2022-06-30 12:15:21

下一站“千亿”:中国重汽的国际化之路

下一站“千亿”:中国重汽的国际化之路   三月的济南春寒料峭,一如刚刚过去的2015年留给中国重卡市场未退的寒意,而泉城的新地标———新近落成的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重汽”)科技大厦里却已暖如暮春,笔者随中央媒体走基层调研活动而来,在此见证中国重汽经历了一甲子峥嵘岁月后,如何生机蓬勃地创新转型,气吞万里地海外谋局。

下一站“千亿”:中国重汽的国际化之路

艰难时局 顶住压力大放异彩

众所周知,2015年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卡车行业尤其是重卡市场遭遇重创,全年销量下滑超过25%,堪称经济危机以来局势最恶劣的一年。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重汽依旧是国内重卡行业中运营质量最好的企业之一:全年销售重卡9.88万辆,市场占有率提升1.6个百分点至17.8%,同时出口整车2.7万辆,同比增长8%,连续11年保持国内重卡行业出口第一。

在中国重汽党委书记、董事长马纯济看来,中国重汽能够顶住压力保持远优于行业整体的水平运转,主要得益于自主创新的技术积累和灵活及时的转变调整。一方面,中国重汽近年来不断改革创新,通过与德国曼公司的战略合作,推动产品在安全性、可靠性、质量水平及节能减排标准等各方面实现大幅提升;另一方面,2015年中国重汽全面启动了“创新升级3年行动计划”,大力开展“品牌、质量、效益升级年”活动,实现了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2016年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实施及落实“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中国经济进入深度调整和转型的关键之年。国内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市场形势将更加严峻已是卡车行业的共识,但艰难时局也是能者大放异彩之机,马纯济表示,中国重汽将继续坚持创新转型,走出一条质量、品牌、效益三赢的道路。

站在“十三五”规划开局的起跑线上,中国重汽给今年的定调是:用改革创新贯穿全年工作、用国际化带动企业现代化。

创新转型 自主研发提升质量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核心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而中国重汽对产品质量是卡车企业的根基早已先知先觉。

早在2011年,中国重汽就提出了“二次创业”,以与德国曼公司的合作为契机,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水平,从速度规模型开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2012年,中国重汽与曼合作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继建成了曼发动机生产线、车桥生产线、驾驶室生产线和整车装配线,随后的两年,曼平台T系列重卡以及曼TGA的国产化车型———汕德卡全面进入市场。至此,中国重汽形成了以曼平台产品开拓牵引车市场,斯太尔产品稳守工程车大本营的攻守兼备的市场优势。

这种提早布局的努力在2015年为中国重汽带来了丰硕的成果,面对全行业自卸车大幅下滑52.5%、牵引车下滑10%的局面,中国重汽的工程车继续保持绝对优势;牵引车异军突起,全年销售2.6万辆,同比增长23%。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重汽与曼的合作并非简单的“市场换技术”,而是有着助力自主创新发展的深谋远虑。

“从与引进曼车型到汕德卡的全面入市,我们花了四五年的时间,如果仅仅是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赚取利润,那么全部沿用曼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做简单的CKD会快得多,但这不是中国重汽与曼合作的初衷。”中国重汽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蔡东在向中国工业报记者介绍与曼合作的历程时强调,“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学习曼的技术,提升自己的制造水平,让重汽的产品品质能够迅速缩小和欧洲重卡的距离。”

为了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增强自主研发实力,中国重汽每年投入十六七亿元的研发费用,相关的硬件设施也更新到了国际水平。在重汽科技大厦的底部核心楼层,就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重型汽车技术中心——中国重汽的技术发展中心,里面包含整车、发动机、变速器、车桥等关键总成及相关零部件的试验室群,从中可窥中国重汽在引进消化到自主研发过程中的心血。

比如整车试验室内投资3000万元的整车道路模拟测试系统,可测试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整车性能,据中国重汽副总经理于有德介绍,目前国内重卡企业中,乃是中国重汽一家独有;而发动机试验室的第六阶段排放测试台架系统,是国内第一套同时满足欧盟及美国最新排放法规要求的测试系统,记得去年上海车展上,其他卡车企业的展品还大部分都是国四排放之时,中国重汽的所有展品都已达到了国五标准,如今中国重汽又走在了行业前面;而在中国重汽章丘工业园发动机生产线和商用车公司整车生产线,中国工业报记者还看到了从德国曼公司引进的自动化、智能化的先进生产线,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保障了发动机的品质和曼公司的产品保持一致。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魏安力参观了中国重汽的研发“心脏”之后也表示,中国重汽的整车装备及发动机的制造和试验能力已与国际水平接轨,对企业全面提高技术研发水平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气吞万里 布局海外国际化发展

如果说改革创新提升质量是中国重汽紧跟“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的步伐,那么海外扩张则是中国重汽有了技术和产品的底气之后,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大步迈进。在马纯济看来,“只有实施国际化战略,才能保持和扩大企业改革重组的发展成果,解决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

蔡东向中国工业报记者介绍,经过海外市场十余年的发展,中国重汽产品已经出口到96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市场营销网络体系也基本覆盖非洲、中东、南美、中亚及俄罗斯和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主要新兴经济体,以及部分发达地区市场,现在正力图向爱尔兰、新西兰、新加坡等海外高端市场进军。去年9月,中国重汽在新西兰的3S店在奥克兰市揭牌,标志着以中国重汽为代表的“中国制造”稳步打开了新西兰市场。

访谈之中,蔡东特别提到了去年中国重汽在宝岛台湾卖出了300辆重卡,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从数量上来说,300辆还不及中国重汽年出口量的零头,但重卡年销量总共仅有2000辆左右的台湾市场向来是外资品牌的天下,台湾客户对重卡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要求之高也近乎苛刻,中国重汽能够一举拿下15%的市场份额,成为国内第一家在台湾站住脚的自主品牌卡车企业,无疑证明了其在高端市场的技术水平、产品品质乃至服务质量都有了与海外强敌一较高下的实力。

用中国重汽技术中心主任于天明的话来说,只有具备了高度的自主研发能力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才能在与世界商用车巨头竞争的格局中拥有一席之地。而光有技术也是不够的,在合资吸收技术并不断自主创新实现了产业链和技术链的完善之后,中国重汽于海外发展中已经着力价值链的提升,通过技术的支撑打造优质服务和品牌形象。

“这些年来,通过产品质量的提升,我们的产品在海外已经具备了竞争优势,并且已经从简单的卖车到售后服务网络的建立,再到如今当地组装、产能合作的转变,真正实现了海外采购、设计、销售。”据中国重汽集团国际部副总经理兰俊杰介绍,目前中国重汽在海外已有6个组装厂,300多名人员常驻国外,并有1000多个网点。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出口市场已经成为中国重汽市场销量强有力的支撑,但在马纯济勾勒的宏大蓝图中,中国重汽的国际化发展远不止如此。

“世界比中国大。”马纯济谈及未来时表示,中国重汽的下一站将是千亿级企业,“国际市场在中国重汽产销结构中的占比已经达到1/3,将来还要超过1/2,甚至更多。今后我们要扩大区域,拓展发达国家市场,到‘十三五’末,将中国重汽打造成具有国际化水平的、有自主研发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营业收入过千亿的商用车企业集团。”

劳损

薇婷脱毛膏用完有氨臭

肾精亏虚引起的脱发失眠吃什么药

阴茎勃起时间短是阳痿吗

心烦易怒的食疗办法

友情链接